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贾谊简介,以及贾谊简介资料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贾谊的人物小记与主要思想
1、主要思想 贾谊的思想以儒家为主,也杂有法家、黄老的成分。在《道德说》中,贾谊提出“道德造物”的命题,认为天下万物都是由“道”与“德”造成的,说“德之所以生阴阳、天地、人与万物也”。“德”与“道”的关系是,德以道为本。从“道”到“德”是“离无而之有”。
2、在阅读贾谊的文章时,我常常会感叹:倘若此人生在汉武帝的时代,或许将成长为不亚于姜子牙、诸葛亮一样的人物,可以凭一己之力影响历史进程。届时,同时代的人都将黯然失色。 遗憾之余,也为贾谊感到幸运。毕竟,他的文章和思想,都很好地流传下来,成为后人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。
3、但同时,历史学家对事实的研究必须要守住客观中立的立场,掺杂太多的个人感情会让他的判断发生误差的。司马迁写这篇传记为贾谊鸣冤,就有这个问题。贾谊并不冤,至少不像司马迁乃至后来的杜甫说的那么冤。
4、以这种民本主义思想为基础,贾谊认为施仁义、行仁政,其主要内容就是爱民,“故夫民者,弗爱则弗附”,只有与民以福,与民以财,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。以爱民为主要内容的施仁义、行仁政的思想是贾谊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。 在研究历史的同时,贾谊对汉朝的社会现实也进行仔细考察。
5、他的文章和诗被人们称颂,其中有的留传至今;他极力提倡许多被认为是孔子的伦理思想和社会观念;他的最著名的论文之一论述了秦朝的缺点。因此,他通常被人列为儒家。 编辑本段生平 少年有为 破格提拔 贾谊从小就刻苦学习,博览群书,先秦诸子百家的书籍无所不读。
6、事实上,贾谊被贬的主要原因在于:思想的不成熟使他提出的“积极多为”的政治主张,与当时君民俱欲“清静无为”的客观形势相违背,因此,其言论不为执政者所接受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。此外,文章还论述了后人对贾谊被贬原因的误解是如何形成的。
贾谊简介
贾谊(公元前200年~公元前168年),汉族,洛阳(今河南省洛阳市)人,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、文学家,世称贾生。贾谊少有才名,十八岁时,以善文为郡人所称。文帝时任博士,迁太中大夫,受大臣周勃、灌婴排挤,谪为长沙王太傅,故后世亦称贾长沙、贾太傅。三年后被召回长安,为梁怀王太傅。
贾谊(前200~前168),汉族,洛阳(今河南省洛阳市东)人,字太傅。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、文学家。18岁即有才名,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,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。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。但是在23岁时,因遭群臣忌恨,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。后被召回长安,为梁怀王太傅。
贾谊(约公元前200年-公元前169年),字子长,汉代文学家、政治家、思想家,汉武帝时期的重要人物。他出生于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,自幼聪颖,喜好读书,曾经拜访过当时的名士,如刘向、司马相如等。
贾谊是一个怎样的人?贾谊生平简介
贾谊(公元前200年~公元前168年),汉族,洛阳(今河南省洛阳市)人,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、文学家,世称贾生。贾谊少有才名,十八岁时,以善文为郡人所称。文帝时任博士,迁太中大夫,受大臣周勃、灌婴排挤,谪为长沙王太傅,故后世亦称贾长沙、贾太傅。三年后被召回长安,为梁怀王太傅。
贾谊是西汉初期人,在司马迁的《史记》中,他与屈原同传,仅这一点,他的才华就没边了。他写的《过秦论》,一直是大陆地区高中语文课教材,后三段可是要求背诵的哟。贾谊18岁的时候,就因能诗会文名闻当地。当地的郡守听说了,就把他召到衙门担任公务员,并非常器重。
贾谊的生平 贾谊,字文伯,汉朝时期文学家、政治家。他出生在一个世家,父亲是汉武帝时期的太尉。贾谊年轻时就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,他曾经为汉武帝撰写过《大风赋》和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等作品,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。后来,他担任过太学博士、中书令等职务,曾经多次上书进谏,被誉为“谏臣第一”。
贾谊简介及代表作品
《过秦论》是贾谊的代表作品之一,它是一篇政论文,讨论了秦朝的兴衰。当时,汉朝刚刚建立,面临着许多问题,贾谊认为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,才能使汉朝长治久安。他在《过秦论》中提出了“法家”思想,主张依靠法律来治理,强调法律的严明和公正。这篇文章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后被召回长安,为梁怀王太傅。梁怀王坠马而死后,贾谊深自歉疚,直至33岁忧伤而死。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。散文如《过秦论》、《论积贮疏》、《陈政事疏》等都很有名;辞赋以《吊屈原赋》、《鵩鸟赋》最著名。
贾谊的作品:《新书》、《贾长沙集》、《贾谊集》、《过秦论》、《论积贮疏》、《陈政事疏》、《吊屈原赋》、《鵩鸟赋》等。简介:贾谊,汉族,洛阳人,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、文学家,世称贾生。贾谊少有才名,十八岁时,以善文为郡人所称。
贾谊是汉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,他的作品在当时影响深远,至今仍被广泛传播。他的文学作品主要包括散文和赋,其中以《过秦论》最为著名。这篇文章以辩证的方式分析了秦朝的兴衰原因,提出了“夫秦之所以亡也,非外无敌而内无政也”的观点,表达了他对于政治制度的看法。
《论积贮疏》、《陈政事疏》;赋《吊屈原赋》、《鵩鸟赋》。刘向编为《新书》十卷,共五十六篇,已散佚不全。明人辑有《贾长沙集》,今人辑有《贾谊集》。
文学家贾谊怎么死的:抑郁早逝的原因是什么
1、贾谊英年早逝的原因是深自歉疚抑郁而亡。公元前173年,终日面对那些老朽无能的大臣而感到厌烦的汉文帝想起了贾谊,把贾谊从长沙召回了京城。
2、汉文帝十一年(前169年),梁怀王刘揖入朝,骑马摔死了:贾谊感到自己身为太傅,没有尽到责任,深深自责,经常哭泣,心情十分忧郁。尽管如此,他还是以国事为重,为文帝出谋献计。因为梁怀王刘揖没有儿子,按例他的封国就要撤销。
3、贾谊因为政治仕途不得志,32岁便郁郁而终。贾谊的一生可以说既凄惨又悲凉,他便是怀才不遇的典范,才华横溢的贾谊虽然只有短短几年的政治仕途生涯,但是要谈到他的成就,那是那些当朝老臣都无法比拟的。贾谊主张进步,他的思想非常超前。
贾谊简介贾谊生平汉文帝刘恒时期著名政论家
1、贾谊,汉族,洛阳人。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、文学家。他18岁时就出名了。年轻时,他得到了河南巡抚吴红的推荐。二十多岁的时候被文帝称为博士。一年之内,他被提升为陈太忠博士。但23岁时,因为被大臣们讨厌,被贬为长沙王的老师。后被召回长安,封为梁太傅。
2、贾谊的童年和少年时期,基本上生活在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之中,他的生活也基本上是以读书习文为主。18岁时,他便以能诵诗书擅写文章而闻名于郡中。当时的名士河南守吴廷尉欣赏他的才学俱优,将他列置门下。公元前180年,汉文帝刘恒即位。听闻河南守吴公颇有学识,且政绩卓着,便征召吴公为廷尉。
3、贾谊,西汉时期的杰出学者,因其才华横溢被尊称为贾生、贾子和贾长沙。他出生于公元前200年,正值西汉政权初创时期,这既为他提供了展现才能的舞台,也给他的人生带来了挑战。贾谊在青少年时期专注于学习,18岁时就因其诗书才情闻名郡中,河算多和吴廷尉等名士对他赞赏有加。
4、贾谊(公元前200年--公元前168年),是西汉著名的大儒,人称贾生、贾子、贾长沙。汉高帝七年(前200年),贾谊出生,这个时代正是西汉政权刚刚建立的年代,它既给贾谊带来了施展才华的机遇,也给他的人生带来了坎坷和痛苦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